好久沒寫關於電影的文章了,上篇似乎還是停留在無名的時候吧!?
簡介
導演楊雅喆
1.關於時代背景:
片中其中一段支線是追求自由的三月學運(野百合運動),
當時正值二二八戒嚴時,學生走上街頭,要求言論自由、
解除黨禁報禁(片中學生時期可以看到偷偷賣民主雜誌)與解散萬年國會
因此齊聚在中正紀念堂,學生們輪流上台演說我要自由、唱著歌(關於黑名單工作室-抓狂歌)
這段拍攝的很棒,讓我想到追求愛與和平的嬉皮們~
2.關於有些人說看不懂:
我想最大問題是大眾不習慣看『用鏡頭說故事,用鏡頭表達感情』的拍攝手法,
主要是好萊塢的荼毒,讓大眾成了只看懂用對白述說的故事,反而沒了張力與後勁!
1).比如阿良與美寶在游泳池邊,在對方手上寫上字,表現阿良喜歡阿仁,而美寶則希望
阿良能夠珍惜她,緊握她。
2).無字的信
這段也非常棒,還是看導演的講解比較快!
原文請看【06/29映後座談紀錄】
Q5(觀眾):可以問一下張孝全嗎?在片中看信的那段,為什麼會有那樣的反應,然後還有導演是否有給什麼指示?
A5(張孝全): 我覺得其實陳忠良在那個時候,在那個年紀,失戀就好像一件天塌下來的事情,在他最難過的時候,又收到了他在意的人的一封信,在當下他是笑的,因為他覺得這個女孩子又要整我了,但是看了一陣子,他發現,其實他感受到的,過去生活的種種,他發現這個女孩子,好像有什麼要跟他說,但說不出口,他感受到了,所以他才有那麼大的反應。
楊雅喆:我自己喜歡在影片裡面都會留下一兩段空白是讓觀眾自己投射,它也許是你的戀愛經驗,它也許是你的暗戀別人的經驗,那我覺得那個空白的東西就是一個感受,沒有標準答案,我這邊也不會有答案。
3.關於鳳小岳
這次演技進步很大!尤其是台語腔調,連我這屏東人都覺得非常道地阿!!!
(【06/29映後座談紀錄】提到是高雄腔,難怪我聽的非常爽!)
比起上部作品艋舺已經是進步十足了。
4.電影音樂
黑名單工作室-抓狂歌(1989年作品,即使解嚴後兩年,當時的社會仍需要很多改革!)
苦海女神龍
巴奈-美麗島(電影版是無歌詞版本)
羅大佑-家(犯規啦!太催淚了)
丘丘合唱團-河堤上的傻瓜
